
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?人物篇 | 杨蓓:数智融合,让课堂与时代同频共振
来源:学生记者 张帆 发布时间:2025-07-09浏览次数:次
杨蓓,博士,副教授,国家级广告设计师、UI设计师,双师型教师,湖南省优秀实验实训教师。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门,荣获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,第五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、第四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各1项。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累计获省级及以上奖项80余项,其中国家级奖项20余项。
杨蓓老师
“作为教师,我们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,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,让课堂与时代同频共振。”致力于“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”“培养出真正服务社会的设计人才”的杨蓓老师,以“终身学习者”的姿态主动迎接设计行业技术更新快的挑战,将深耕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的二十载光阴,化作不惧转型、引领学生创新创造的璀璨星光。
“技术更新了,设计理念、方法和内容自然也随之改变。”杨蓓老师敏锐捕捉到人工智能技术新趋势,积极探索“数智美育”新路径,“数智丹青:AI赋能美育的跨学科应用创新实践”获2025年湖南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。
“用智能工具辅助学生快速捕捉灵感,再引导他们从传统艺术中提取文化基因进行深度创作。”杨蓓老师主导开发的融媒体内容设计与制作课程,因AI技术的融入而提质增效。面向全校非艺术专业本科生开放的通识拓展课程《数字图像处理Photoshop》更是“AI辅助创意转化”的主要试验地,成功让零基础学生产出高质量作品。
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“脑中有图、手上无画”的痛点,杨蓓老师引入AIGC工具破解创意转化瓶颈,打通“美学思维认知-数智技能工具-跨学科实践应用”能力培养链条。通过“AI生图验证灵感+PS修图精细优化+文化元素深度融合”,师范生制作出更精美的数字化美育课件,理工科学生更高效地设计出UI界面或科技主题海报,商科生更深度地解析了企业需求并完成品牌IP与商业海报设计。同时,通过数字伦理教育,如探讨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,培养学生对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感。
针对大班授课“难以兼顾统一教学进度与不同学科专业背景、不同学习能力学生学习需求”的痛点,杨蓓老师打破传统大班授课“齐步走”模式的路径依赖,搭建了“六维资源库”(基础理论、案例分析、实践操作、前沿创新、传统纹样解析、国际视野)支持个性化学习,构建了“包含1000+主客观题库”的AI诊断系统识别学生差异,智能分层推送学习资源、强化过程追踪,引导基础薄弱学生学习“基础视频”夯实技能,通过AI生成初稿快速建立信心;引导高阶学生实践“拓展案例”深化创新思维,利用AI进行风格迁移实验,探索文化创新表达,借助AI工具予以解决。
这种与时俱进的主动钻研与转型,来自“时代推着我们向前走”,来自一师改革创新实践的熏陶。杨蓓老师回忆道,工作初期,面对欧洲杯决赛竞猜_欧洲杯外围app-投注官网对设计教学的迫切需求,教中国画的她白天授课、晚上自学设计软件、周末沉浸式学习行业前沿、寒暑假深入企业实战,最终捧回国家级广告设计资格证书。随着技术迭代,她主动求变,2014年前往清华大学访学,泡实验室研究数字交互逻辑,带回国家级UI设计师证书和一沓融合传统美学与数字思维的教案;2017年率先建设线上课程“数字图像处理Photoshop”,并立项湖南省教改项目“大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研究”,通过“问题导向”的数据分析与行为观察,提出“任务驱动+动态反馈”教学模式,该课程2020年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。
“近年来技术飞速迭代,欧洲杯决赛竞猜_欧洲杯外围app-投注官网对人才培养、金课建设高度重视,更催人奋进。”杨蓓老师表示将进一步探索“AI赋能美育”,培养欧洲杯决赛竞猜“技术赋能艺术表达,艺术反哺专业创新”的跨学科人才。
深化产教融合,以实践赋能学生成长
无独有偶,杨蓓老师设计的“双师协同”课堂(教师+企业导师联合授课)2024年获湖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。这源于她将教学、科研、企业需求深度融合,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、产教融合项目驱动、竞赛导向型教学等模式,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实战能力。
在“交互设计”课程中,杨蓓老师创新“线上预习+线下共创+企业命题”的教学模式,推进“面向交互设计的混合式教学研究”并于2022年出版专著,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“考研数学”“书法学习”等APP及网站设计。这些项目因界面简洁、功能实用,被企业采纳并投入市场。多个项目累计横向经费达40万元。“设计不是闭门造车,而是解决真实问题。”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李天宇感慨道,“从用户调研到原型测试,每个环节都让我对‘用户体验’‘设计即沟通’有了全新认识。”
“设计教育必须扎根产业,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。”杨蓓老师始终践行“真题真做”理念,把企业项目嵌入课堂,与网易游戏、湖南省科协传媒集团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。
在“版式设计”课程中,她与湖南省科协传媒集团《第二课堂》杂志社深度合作,将杂志排版任务纳入教学实践。学生们从选题策划到版面设计全程参与,最终有12组作品被杂志直接采用,登上刊物封面与内页。
在“融媒体内容设计与制作”课程中,杨蓓老师带领学生参与“科普湖南”平台的二十四节气主题策划。团队围绕湖湘文化设计了系列H5互动推送,将传统节气知识转化为趣味性强的视觉语言。湖南省科协工作人员评价:“学生的创意让传统文化‘活’了起来,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。”
在2024年秋季学期我校与网易游戏合作的“动漫游戏复合型人才培养”项目中,杨蓓老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完成游戏场景设计、角色创意设计等实习任务。2021级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梁颖分享心得:“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提升了技术能力,更帮助我理解了市场需求的方向。”
“教好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。学生把最宝贵的青春交给我们,我们必须用产业级的项目让他们成长。”杨蓓老师郑重地说。通过产教融合,她不仅让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和软件工具,提升“发现问题—研究问题—解决问题”的综合能力,更教会他们如何用设计创造价值。这些真实项目的参与经历与社会认可,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信心。
“现在做方案,我总想起杨蓓老师那句话——技术决定速度,人文决定高度。”2020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陆盛呈就职快手后反馈。
在杨蓓老师看来,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心灵的唤醒。“设计是为人服务的。好的设计者,首先要是一个有温度的人。”她常对学生说,“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传递情感与价值。技术可以模仿,但人文关怀无法复制。”
她的课程以“技术筑基、文化铸魂、学科融通”为核心理念,以“传统文化IP形象设计”“红色文化主题APP设计”等项目为实践载体,帮助学生不仅掌握设计技能,更在创作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。指导学生团队设计的“非遗表情包”和“汪满田村文创IP”分别获2023年、2024年“未来设计师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”一等奖。
2020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肖海燕在杨蓓老师的指导下,深入调研汪满田村的文化背景,从鱼灯地域特色中提炼设计语言,完成了兼具文化深度与商业价值的“汪满田村文创IP”设计。她感慨道:“杨蓓老师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有趣的实践,让我们在真实项目中学会如何用设计讲好中国故事。”
在课程中,杨蓓老师常常将中国画的传统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思维结合,引导学生用“留白”“虚实”等东方智慧创作数字作品。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刘慧钦佩地说道:“杨蓓老师总能把看似矛盾的传统与现代、艺术与技术,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。”
在科研中,杨蓓老师常常围绕红色场馆的文化传播需求,结合课程教学,研究交互设计创新。她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“数字化赋能下红色场馆互动体验与情感设计研究”,聚焦“青年毛泽东成长之路”主题APP设计,带领学生深入调研“毛泽东与第一师范”纪念馆,探索沉浸式叙事和情感化交互设计。“正如杨蓓老师常说的‘设计的终点不是作品本身,而是它能为世界增添的温度’。”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佘佳健说:“参与这个项目,我不仅学到了交互设计,更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温度。”
“设计不仅是技术的呈现,更是连接人与世界的桥梁,沉淀着文化的传承。”在杨蓓老师眼中,人文与技术、传承与创新是紧密相连、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。“教育的使命则是让每一份创意都能扎根现实、服务社会、向美而行。”
(一审:张莎莎;二审:侯蓉;三审:欧阳斐)
版权所有?欧洲杯决赛竞猜_欧洲杯外围app-投注官网 地 址: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:410205
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-200505-000191
管理:宣传部 电子邮箱:xcb@hnfnu.edu.cn



